查看原文
其他

农学+计算机+生命科学,他走出了一条“新”农科之路

卓越学子 中山大学
2024-12-03


SYSU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中山大学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每年,学校都会涌现一批批先进人物,有的是大学生年度人物,有的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有的在科研或社会服务领域表现优异。我们特推出“卓越学子”专栏,报道万千学子中的杰出表率,以榜样的故事和精神激励更多学子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还记得不久前毕业典礼上

作为优秀本科毕业生代表

发言的那位同学吗?

从懵懂迷茫的大一新生

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新农科有志青年

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020级本科生王梓杰

在中大看到新农科的广阔天地

在科研和竞赛中追寻热爱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

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一等奖

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

“中山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作为中山大学复办农学以来

第一批农学专业本科生之一

他说

中大让自己探索到人生的更多可能

未来,在新农科研究的道路上

他将继续发光发热,开拓新天地



王梓杰,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山大学2023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在校期间曾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EI会议论文2篇;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一等奖、全国智慧农业创意大赛二等奖;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结题1项、校级“优秀”结题2项;作为团支书,带领团支部成员们协助田间劳作、汇编新农科专业课笔记集;参与劳动纪实节目《种地吧》拍摄,躬耕实践体验农业新业态,弘扬新时代“三农”工作中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01

选择农学,“终善且有”

禾亩”,取自《诗经·小雅》:“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描绘劳动人民对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向往。于王梓杰而言,这是他投身农业专业的初心,也是他与同学一起构建的数据库名称。


2020年,刚高考完的王梓杰就想好了将来要在大学学习实用型学科。彼时,他关注到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国粮食的播种面积下降势头凸显,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而王梓杰高中就读的广州执信中学,正是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中山大学教授蒲蛰龙的母校。


“当时我怀着一种理想主义,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接地气’,学有所成后能对社会、国家有所作为。”


前辈的榜样力量激励他直面国家现实问题,为“解民生之多艰”贡献智慧。由此,王梓杰与农学学科结下了缘分。

1941年,丁颖院长(第二排左六)与农学院第15届毕业班同学合影于栗源堡(来源:校史馆)


追溯起来,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建伊始,农学就是三大支柱学科之一,在丁颖院长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学校为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卓越人才。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农学院从中大调出以援建华南农学院、华中农学院等,而植物保护、草学等农科专业则在中山大学生物系续办。


2018年,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山大学整建制复办农学院,致力于新农科发展,凝练了“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生物防治与健康农业”“大数据与智慧农业”“合成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等四个方向。2024年,农学院更名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重点发展植物保护和生物学两个涉农一级学科,立足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和深圳的科技人才沃土,续写华章。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所在办学楼(来源: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作为中山大学复办农学以来第一批农学专业本科生之一,王梓杰至今都记得学院开学第一课对新生的寄语:“融合生物、信息和工程技术,培育新农科复合型高端人才。”那么,究竟何谓“新”、如何“新”?王梓杰本科四年学习一直在探寻其中的奥妙。


02

学科交叉,博观约取

智慧农业、分子生物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生物医学芯片……仔细看王梓杰的本科成绩单,不光会惊叹王梓杰优秀的分数和排名,更会被他所修读的不同学科课程名称所吸引。


王梓杰介绍道,本科主修课程涉及多个研究方向,为他探索学科交叉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智慧农业》专业课中,不同研究背景的老师分别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从遥感、人工智能等多个角度讲述前沿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极大地开拓同学们的眼界。”

智慧农业创意大赛准备


受益于中山大学综合性学科发展优势,以及对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鼓励支持,我能够在本科期间掌握农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科交叉提升学习力。


另外,王梓杰还辅修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我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感受生物学‘见微知著’的奥妙,从《植物生理学》《医学生理学》中领悟生命系统的动态与稳态,从《智慧农业》《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中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主修和辅修的课程让我对生命科学领域有更加宏观的认识和了解。”


博观而约取,王梓杰在学习中探索学科的“交叉点”,也在不断提升个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03

深学精研,用热爱走好科研之路


为农学院实行的“本科学术导师制”,王梓杰大一就有机会参加学院科研课题组工作“在史俊鹏副教授的课题组里,大家围绕作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开展科研训练,我学会了编写代码、大数据分析等技能,逐步摸索门道,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


大一暑假,他组建了学院第一支数学建模队伍。团队通过自学探讨人工智能在现代作物育种、智慧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一等奖、全国智慧农业创意大赛二等奖等5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王梓杰参加全国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线上答辩并获得二等奖


发掘自身对机器学习模型的极大兴趣后,大二期间,王梓杰常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蹭课”,“啃”下机器学习基本原理和算法,并应用到课题中。


在大学前两年扎实的科研训练基础上,他在大三重新整理前期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和代码,构建了大型作物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禾亩”。


“禾亩”平台不仅在线收集了超过5000条高质量多组学数据,还开发了不同功能的交互式数据分析模块,有助于研究者“一站式”完成高粱族多组学数据分析和图表结果获取。王梓杰还与本科同学基于此发表了学术论文。


数学建模小组讨论


围绕作物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智慧农业研究,王梓杰本科阶段取得不少出色的科研成果。


在论文方面,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EI会议论文2篇。在科研项目方面,他曾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累计4项,获得省级“优秀”结题1项、校级“优秀”结题2项。


王梓杰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大会并做学术墙报


在学术交流方面,他在国内知名学术会议上完成口头报告1次,做墙报展示2次,被会议论文集收录摘要4篇。在深圳市植物学会年会上,他作为唯一参与口头报告的本科生,从一众博士、博士后报告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会优秀报告一等奖。


王梓杰参加2023年深圳市植物学会年会并作报告


04

砥砺实干,躬耕实践

除了课室与实验室,王梓杰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与社会实践一线。

参与田间劳动


在学院担任团支书的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团支部成员们到田间劳作、开展“三普”试点外业采样工作、举办系列科普讲座志愿活动。他所在的团支部被评为“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优良学风班”和“样板团支部”


作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0级第一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王梓杰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星级志愿者”。

王梓杰参与红色诗文朗诵比赛并获得二等奖


    这是难忘的经历。我走出学校,来到田间地头付出劳动的汗水,也从土地中汲取奋发的动力。之后,我仍会用双脚丈量祖国希望的田野,用双手守护‘粮食安全’的重任。


王梓杰参与劳动纪实类综艺《种地吧》节目录制


2023年春夏之交,王梓杰作为中山大学学生代表,前往杭州参与大型劳动纪实类综艺《种地吧》。拍摄期间,他与其他高校学生代表一同前往笋山,助力节目嘉宾完成首次带货直播,深度体验农业新业态。


在三墩镇后陡门,王梓杰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系统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与节目嘉宾联手,向更多人展现我国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的力量。


04

热忱满怀,笃行致远

谈到如何分配好时间,做到学习、科研、竞赛与课外实践等多领域全面发展,王梓杰分享道:一个清单记录本,是他能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好秘籍”。记录本虽不厚,但翻开来看,里头工整地罗列出各种待办事项。


“做好规划挺有用的。同时,我们不仅要专注课堂,还要做个性化的系统整理,通过明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来加强个人记忆。”王梓杰介绍,课后做知识点梳理,定期做思维导图整理章节内容,能温故而知新。


王梓杰所做的思维导图


这些学习心得与方法,王梓杰都大方分享给师弟师妹。大四时,他召集学院同学们整理专业课笔记,汇编成近500页的《禾易长亩》笔记集,印发给学院低年级同学。“我们希望形成一本可传承的学习资料,以朋辈分享学习经验的形式帮助学弟学妹。作为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同学所需,丰富学生活动形式,真正帮到同学。”


王梓杰和同学汇编的《禾易长亩》

王梓杰与学院2021级班长交接《禾易长亩》笔记集


05

用生活给自己“充电”

课余时间,王梓杰也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听音乐、闲暇时看书、在智慧琴房练钢琴。“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压力,但对生活的热爱不变,我们要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困难、提升自我。”


今年上半年,王梓杰荣获“2023年中山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还从全国6万名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本专科学生中脱颖而出,相关事迹在5月4日刊登于《人民日报》。


王梓杰的相关事迹刊登于《人民日报》


下半年,他将前往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整合生命科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继续在生命科学研究之路上追光逐梦。


路虽远行则将至。恰逢学校百年校庆,王梓杰想与学弟学妹及所有追梦同行人重温孙中山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嘱托:“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中山先生的演讲犹在耳畔,王梓杰在逐渐发现自身潜能和价值的过程中,在日益清晰和坚定目标和追求的步伐里,探索着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卓越学子


▼ 中大学霸天花板!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中大榜样!他们是2023年学生年度人物


▼ 考试型选手 → 全能型学霸+校宣摄影助理+年度人物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案:方东妮 卢旖维

图片来源:受访者、校史馆、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排版:方东妮

一读:邱清萌

初审: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